汉服|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


汉
与子同袍
岂曰无衣
服

罗衣何飘飘,轻裾随风还,
顾盼遗光彩,长啸气若兰。

汉服“始于黄帝,备于尧舜”,源自黄帝制冕服 。定型于周朝,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,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。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。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,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、朝鲜、越南、蒙古、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。
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。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,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,褒衣博带,形制虽然简单,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,神采殊异,可塑性很强。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、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,以及平淡自然、含蓄委婉、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。




形制
简介


1
袄裙

袄裙,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,下身穿裙的统称。汉服中的“袄裙”一般指的是“明制袄裙”。

2
披风

披风是一种汉服的形制,为披用的防风外衣 ,大多直领对襟,颈部系带,有二长袖,两腋下开衩。披风流行于明代。一般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着。

3
齐胸襦裙

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。根据裙头的位置而得名,与高腰襦裙相区分,高腰襦裙系于胸部以下腰部以上,齐胸襦裙系于腋下,而齐腰襦裙系于腰间。

4
齐腰襦裙

齐腰襦裙为襦裙的一类,裙腰与腰部平齐,故名。齐腰襦裙的上襦可为领或直领(对襟)。按上襦分,可分为交领齐腰襦裙、直领齐腰襦裙(对襟齐腰襦裙)。按穿着对象分,可分为女式齐腰襦裙、男式齐腰襦裙。

5

袒领服是唐朝时一种半袒胸的襦,衣料为纱罗制品。

6
曳撒

明早期多称呼断腰袍为质孙,并依其主要特点作为内廷侍卫服饰;明后期曳撒的使用范围扩大,款式不断变化,与传统汉服融合、终成为汉民族服饰的一部分。我们熟悉的飞鱼服便是曳撒的一种。

7
圆领袍

圆领袍历史悠久,顾名思义,就是一种领口为圆形的长袍。圆领袍不仅是男子穿着,女子也穿,而且别具英姿飒爽的气质。

8
直裾

直裾(jū)指汉服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。直裾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,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,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,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。

9
曲裾

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,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,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,然后腰部缚以大带,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。曲裾深衣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,具体的造型千变万化,不可胜数。

10
杂裾

杂裾,也称袿衣,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。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,一秉东汉追求繁华、奢丽的风格,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,魏晋时,人们将尖角加长,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。服装看起来异常飘逸,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“华袿飞髾”。

11
半臂襦裙

襦裙的一种,又有对襟半臂襦裙、交领半臂襦裙、袒领半臂襦裙等之分。主要区别在于上衣。

12
交领襦裙

交领襦裙,为襦裙的一类,其上襦为交领。交领襦裙在宋代颇为常见。按风格分,可大致分为唐式交领襦裙,宋式交领襦裙、明式交领襦裙等。按穿着对象分,可分为男式交领襦裙、女式交领襦裙。

13
褙子

褙子,又名背子、绰子,绣。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,腋下开胯,腰间用勒帛系束,开始为便服,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。

14
比甲

比甲是一种无袖、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,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,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,有些更长,离地不到一尺。


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
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
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
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
菩萨蛮
·温庭筠



配饰
简介

发簪



璎
珞



发冠



云肩



宫绦



发带



腰佩



披
帛


汉服,把古典、含蓄、轻盈、飘逸之美,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汉之古朴,唐之飘逸,宋之淡雅,明之端庄。这一段段流转在衣物之上的美丽,是对天地的敬重,亦是对生活的感悟。
披罗衣之璀粲兮
珥瑶碧之华琚


-THE END-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